2014年12月摘選項目暖通意見
|
|
暖20141201
|
|
建筑層數
|
建筑面積(㎡)
|
建筑高度(m)
|
|
6層
|
5000以內
|
30以下
|
|
供暖室外計算溫度(℃)
|
供暖設施
|
熱負荷(kw)
|
|
-16.6
|
散熱器
|
197.83
|
|
1. 設計施工說明應注明:工程竣工驗收必須進行水力平衡檢驗;
2. 管網循環水應根據熱量測量裝置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要求,采用相應的水處理方式,在非供暖期間,應對集中供暖系統進行滿水保養。
3. 散熱器組對后,以及整組出廠的散熱器在安裝之前應作水壓試驗。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.5倍,但不小于0.6MPa;
4. 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的調節方式,選擇水力平衡裝置;
5. 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;
6. 采用鋼制散熱器時,應滿足產品對水質的要求,在非供暖季節供暖系統應充水保養;
7. 回水立管的末端上還應設置排污、泄水裝置;
8. 缺入戶管井中各種管道、附件、儀表的安裝詳圖;
|
|
|
暖20141202
|
|
建筑層數
|
建筑面積(㎡)
|
建筑高度(m)
|
|
2層
|
3000以內
|
20以下
|
|
供暖室外計算溫度(℃)
|
供暖設施
|
熱負荷(kw)
|
|
-16.6
|
散熱器
|
148
|
|
1. 集中供熱工程設計必須進行水力平衡計算(未見計算書);設計施工說明應注明:工程竣工驗收必須進行水力平衡檢驗;
2. 05系列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因編制依據的標準、規范均已作廢,已不宜采用;應采用現行的標準圖集;
3. 管網循環水應根據熱量測量裝置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要求,采用相應的水處理方式,在非供暖期間,應對集中供暖系統進行滿水保養。
4. 恒溫控制閥應具有產品合格證、使用說明書和質量檢測部門出具的性能測試報告,其調節性能等指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《散熱器恒溫控制閥》JG/T195的有關要求。
5. 散熱器組對后,以及整組出廠的散熱器在安裝之前應作水壓試驗。試驗壓力如設計無要求時應為工作壓力的1.5倍,但不小于0.6MPa.
6. 回水立管的末端上還應設置排污、泄水裝置;
7. 低層公建采暖供、回水立管頂端可不設置帶閥門的循環管
8. 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的調節方式,選擇水力平衡裝置;
9. 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;
10. 外門處散熱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應單獨設置;
11. 外門處立管或支管上的閥門至干管的距離不應大于120mm;
|
|
|
暖20141203
|
|
建筑層數
|
建筑面積(㎡)
|
建筑高度(m)
|
|
3層
|
3000以內
|
20以下
|
|
供暖室外計算溫度(℃)
|
供暖設施
|
熱負荷(kw)
|
|
-16.6
|
散熱器
|
219
|
|
1. 設計施工說明應注明:工程竣工驗收必須進行水力平衡檢驗;
2. 05系列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因編制依據的標準、規范均已作廢,已不宜采用;應采用現行的標準圖集;
3. 應按“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” JGJ142-2012/3.1.13;3.1.14并對照本工程進行相應補充、修改;
4. 設計說明中應強調輻射供暖系統未經調試,嚴禁運行使用;
5. 埋地管道密集處,當管間距小于100mm時,加熱管外部應設置柔性套管;
6. 回水立管的末端上還應設置排污、泄水裝置;
7. 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的調節方式,選擇水力平衡裝置;
8. 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;
9. 廚房內應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裝置,報警濃度應取爆炸下限的20%;(即當天然氣濃度在空氣中達到0.5%時;)立即聯動啟動事故排風機,并關閉燃氣主管的緊急切斷閥;
10. 廚房操作間應設置事故排風系統;排風量按12次/時設計,事故排風機選用防爆阻燃型,與廚房燃氣泄漏報警裝置連鎖,風機置于屋頂;
11. 廚房排風冬季應考慮補熱措施;
|
|
|
暖20141204
|
|
建筑層數
|
建筑面積(㎡)
|
建筑高度(m)
|
|
30層
|
3萬~4萬平米
|
100米以下
|
|
供暖室外計算溫度(℃)
|
供暖設施
|
熱負荷(kw)
|
|
-16.6
|
散熱器
|
|
|
1. 未見熱負荷計算書;
2. 集中供熱工程設計必須進行水力平衡計算(未見計算書);
設計施工說明應注明:工程竣工驗收必須進行水力平衡檢驗;
3. 凡穿過伸縮縫或防火墻處的冷熱水管道應鋪設在預留的套管內,并在管道穿過處設固定支架,使管道向墻兩側伸縮;再填以非燃柔性材料,兩端用阻燃環氧膩子抹平。
4. 管網循環水應根據熱量測量裝置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要求,采用相應的水處理方式,在非供暖期間,應對集中供暖系統進行滿水保養。
5. 散熱器組對后,以及整組出廠的散熱器在安裝之前應作水壓試驗。試驗壓力如設計無要求時應為工作壓力的1.5倍,但不小于0.6MPa.
6. 采暖立管缺固定支架設置
7. 采暖立管的波紋伸縮器應靠近固定支架設置
8. 采暖供、回水立管頂端應設置帶閥門的循環管
9. 采暖系統圖應標注熱耗、總阻損;
10. 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的調節方式,選擇水力平衡裝置;
11. 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;
12. 采用鋼制散熱器時,應滿足產品對水質的要求,在非供暖季節供暖系統應充水保養;
13. 機械防煙系統加壓風機缺調壓設施;
14. 機械加壓的送風系統,在風機的送風管上設旁通管和電動旁通風閥,該閥由位于加壓送風區域的壓力傳感器控制,當壓力超過設計值上限時,旁通閥開啟;當壓力低于設定值下限時旁通閥關閉。壓力傳感器設定值的上、下限值如下:防煙樓梯間:50-40Pa;合用前室:25-30 Pa;
15. 電梯機房宜設置帶溫控裝置的排風機排除余熱,排風機啟停溫度為40/35℃,利用排風溫度控制排風機的啟停;
|
|
|
暖20141205
|
|
建筑層數
|
建筑面積(㎡)
|
建筑高度(m)
|
|
30層
|
3萬~4萬平米
|
100米以下
|
|
供暖室外計算溫度(℃)
|
供暖設施
|
熱負荷(kw)
|
|
-16.6
|
散熱器
|
5600
|
|
1. 未見熱負荷計算書;
2. 集中供熱工程設計必須進行水力平衡計算(未見計算書);
設計施工說明應注明:工程竣工驗收必須進行水力平衡檢驗;
3. 凡穿過伸縮縫或防火墻處的冷熱水管道應鋪設在預留的套管內,并在管道穿過處設固定支架,使管道向墻兩側伸縮;再填以非燃柔性材料,兩端用阻燃環氧膩子抹平。
4. 管網循環水應根據熱量測量裝置和恒溫控制閥的要求,采用相應的水處理方式,在非供暖期間,應對集中供暖系統進行滿水保養。
5. 立管固定支架設置不合理
6. 系統圖應標注熱耗、總阻損;
7. 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的調節方式,選擇水力平衡裝置;
8. 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;
9. 電動壓縮式冷水機組的總裝機容量,應根據計算的空調系統冷負荷值直接選定,不另作附加;在設計條件下,當機組的規格不能符合計算冷負荷的要求時,所選擇機組的總裝機容量與計算冷負荷的比值不得超過1.1。
10. 廚房排風冬季應考慮補熱措施;
11. 通風管道穿越風機房、防火分區、變形縫兩側、火災危險大的房間應設置防火閥;
12. 凡穿過伸縮縫或防火墻處的冷熱水管道應鋪設在預留的套管內,并在管道穿過處設固定支架,使管道向墻兩側伸縮;再填以非燃柔性材料,兩端用阻燃環氧膩子抹平。
13. 機械防煙系統加壓風機缺調壓設施;
14. 機械加壓的送風系統,在風機的送風管上設旁通管和電動旁通風閥,該閥由位于加壓送風區域的壓力傳感器控制,當壓力超過設計值上限時,旁通閥開啟;當壓力低于設定值下限時旁通閥關閉。壓力傳感器設定值的上、下限值如下:防煙樓梯間:50-40Pa;合用前室:25-30 Pa;
15. 電梯機房宜設置帶溫控裝置的排風機排除余熱,排風機啟停溫度為40/35℃,利用排風溫度控制排風機的啟停;
16. 應對各層管網的管道固定支架進行作用力計算,并將計算結果給結構專業提資;
17. 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應具有室溫控制功能;
18. 應按“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” JGJ142-2012/3.1.13;3.1.14并對照本工程進行相應補充、修改;
19. 地暖供回水溫度宜采用45/35℃;
20. 地下層采暖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礎、伸縮縫、沉降縫、防震縫處應采取預防建筑物下沉而損壞管道的措施;
21. 裙房設備層機排風口與補風風機吸風口間距-水平:﹥10米;垂直:﹥3米;
|
|
|